唐代道士对后世家庭的影响名望

责任编辑:zongxin

2024-11-28

来源:本站原创

a8773912b31bb051a874259b283723b84bede08f.jpg

在唐代中期,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崇拜,一些高道如司马承祯和叶法善等名门道士崭露头角。他们的名望吸引了大批人效仿他们,尤其是他们的家人。例如,司马承祯的侄子司马纲在他的影响下不仅自己信仰道教,还为司马承祯新建庙宇和陵寝,这一举动不仅讨好了当时的皇帝玄宗,还迎合了崇道的潮流,使家族更加显赫。

叶法善家族则是典型的道教世家,家族中四代皆为道士,如《宣阳观钟铭》中的叶修然、叶齐真等,皆为叶法善的族人。家族中出现备受尊崇的高道,会带动家族其他成员信道入道。

道士家族的成员易受家族氛围的影响,这种榜样效应极为强大。因此,道士的一些名望对其家人乃至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也间接彰显了道教信仰在家族中的延续。

道士在成道后积极举办一些道教活动,如制作佛像或铸造钟铛的供养仪式。这些活动也深刻影响了家族,如《宣阳观钟铭》中记载,叶法善去世多年后,皇帝为了纪念他举办钟铭仪式。参与该仪式的叶姓家族成员多达13人,他们是为了纪念家中的高道。

此外,还有众多道士和其他31人参与供养。这种集体道教活动,包括铸造佛像和钟铛,使人相信这些物品会得到道教神灵的庇佑。相较于家庭举办的道教活动,道教世家进行的集体崇道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广。例如,蔡净廉和叶法善的铸钟活动消耗巨大,不仅家人和亲戚参与其中,还有许多官员参与。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