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战前鼓舞士气的舆论
士气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战争胜负。因此战前鼓舞士气的舆论造势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利用言语的力量来唤起士兵的精神,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渲染一种同生共死的氛围,有利于振奋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如《尚书 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汤誓》是商汤在伐夏之前的一次军事动员,首先列举了夏桀的罪状,表明师出有名,唤起士兵的情绪共鸣,同时表明讨伐夏桀是为了替天行道,是遵从上天的旨意发动的正义之战,并明确了奖罚措施,宽严并济。
作为战争动员令,《汤誓层次分明,铿锵有力,有利于坚定军心,激昂士气。其中“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中强烈的愤慨之情极易唤起士兵的情绪共鸣,具有很强的动员功能。
《秦风 无衣》也是一首典型的鼓舞士气的军歌。通过排比、反诘的艺术形式,朗朗上口的节奏渲染出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情感氛围,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班固即谓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可见慷慨豪放的军歌对于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提升是大有助益的。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