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将”观念的演变: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儒将”的含义再度发生了变化,既指出身文臣的统兵者,也包含身居武职,但“崇诗说礼”的将领。
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已然放松,“崇诗说礼”越来越多地与“儒将”这一概念联系起来,并且成为“儒将”身上非常重要的特点,在“崇诗说礼”这一共同标准下,文武出身之别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
北宋中后期,武将在文武关系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受到文官的打压和排斥,文武之间的对立非常尖锐,但自靖康之变发生后,宋室南渡,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战争形势,武将在政治上也逐渐获得较高的地位,武将势力日益膨胀。
这一现象自然引起了皇帝和士大夫们的忧虑,于是皇帝和士大夫们合谋“第二次削兵权”,以谋权手段收回韩岳等人的兵权,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在这种情况下,武将们为了自保,开始主动向“儒将”的形象靠拢。
武将们选择主动向“儒将”形象靠拢,文臣们虽在心中对武将仍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抵触,但由于现实政治环境的转变,致使文臣在文武关系中的绝对强势地位不复存在,只能心态复杂地选择接纳,不再像以前一样,决绝地将武将排斥在“儒将”之外。
严峻的军事形势,残酷的战争威胁,让南宋社会长期弥漫着危机意识,此时“有用之学”被广为提倡,许多士人开始试图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这其中就包括对于“儒将”的追述。
在追述,总结“儒将”历史的同时,人们对“儒将”的评价标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南宋严峻、急迫的军政形势下,人们评价“儒将”更讲究务实,注重实绩,如果一味自我标榜“儒将”,只会空谈,却没有实际的军事才略和表现支撑,在这一时期是很难被社会舆论认可的。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