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财政体制:前期制度的变迁
大明王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允许国家金融市场流通的货币类型主要有铜钱、白银和元代的纸钞。
由于明朝处于草创时期,国家的财政能力欠缺,政治统治基础上不牢固,朱元璋并没有对明朝的财政制度作出改革和管理,还是沿用了元代的财政措施。
但到了洪武七年,明代的财政问题日渐凸显。
首先是明朝所控制的产铜地区非常稀少,因此明朝地区的产铜量十分稀缺,导致铜钱铸造的原料很稀缺,铜钱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很少。
而且铜钱和白银都是属于金属货币,不方便携带,更有甚者民间广泛私自铸造铜钱,导致中央制定的制钱法施行受阻,严重破坏了经济市场秩序。
朱元璋于是下令改铸洪武通宝小钱,借用废钱及旧器铜铸。
鉴于明朝手工业和商业飞速发展,同时为了解决明朝初年财政困难以及货币来源的问题,朱元璋下令中书省制造大明宝钞。
同时,朱元璋还下令出台相关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大明宝钞在实际市场流通过程中的地位及价值。
洪武九年,在中书省的建议之下,朱元璋批准实行了倒换旧宝钞的制度,并且严厉打击民间私自伪造大明宝钞的行为,“有伪造者斩,高步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的字样,如果私藏伪钞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大明宝钞在发行之后,主要是以财政支出的形式将大明宝钞投放到商品市场进行流通,分别用在了固定性的官员工资俸禄的支出、盐户工本和军兵工程三个种类上。
还有临时性的财政支出,也会使用到大明宝钞,比如皇帝对于建立功劳的大臣进行表彰,会赏赐大明宝钞,体现皇帝对臣子的恩宠。
第二点就是国家在抗震救灾、赈济灾民的过程当中,会将大明宝钞广泛用于防火救灾以及灾后难民家园的重建等各个方面。
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明宝钞的币值逐渐下降,大明宝钞发行的数量和支出数量的激增,导致大明宝钞的市场价值持续降低,进而引发市场上的通货膨胀,阻碍了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另外,在明朝初年,皇帝朱元璋专门建立了一座内库,全名叫做内承运库。
这个内承运库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国家财政公共事务,另外还会负责皇室收入和支出。
在明朝建立的前几十年间,内承运库机构所承担的国家公共财政职责非常多,也相应地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一些问题,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内承运库制度的作用明显下降。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