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将”观念的演变:北宋中后期社会评价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2-09

来源:本站原创

b268f0284f8ebd4af2179b37873a89c6.jpg

宋初太祖、太宗虽大力提倡“儒将”,但真正启用文臣统兵的案例却不多,尤其是在部署作战之类的方面军主帅,基本仍由武将担任,但自从从未有过战阵经验的宋真宗继位后,随着“参用儒将“的呼声日益高涨,宋真宗开始尝试用文臣来担任统帅方面军。

到宋仁宗时期,反对武将出任边帅,主张进一步重用“儒将”的呼声更加响亮,但不久后科举出身,由文转武的将领刘平在三川口战役中的失利,让“儒将”的声名有所损毁,但仍有许多士大夫继续呼吁重用文臣,来作为对夏战争的主帅。

而在西北期间的范仲淹,无疑是文臣率兵的典型。

范仲淹到任后,自请到延州,改革军队管理制度,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灵活应变战术,并修建城寨,建立军事基地,军队的应变能力和战斗力大为提升,所以北宋文臣每每谈及儒将,必定会提范仲淹,对其文韬武略推崇备至。

“儒将”一词的褒义色彩日渐浓厚,称对方为“儒将”也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互相恭维的方式,但水满则溢,“儒将”盛名之下,也出现了其实难副的情况。

在战场上,文臣统兵的战绩并不比武将好多少,例如北宋对夏的战争中,即便有了韩琦、范仲淹等“儒将”,也并未占到明显的上风,好水川战役的失败更是让宋仁宗震怒,直接将韩琦等人贬职处理,过度的吹捧,让一些名不副实的“儒将”在朝廷中地位愈发尴尬。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