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财政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的二维关系
首先,明代国家的财政税收的收入绝大部分从地方收缴上来之后,便会归到中央的管理之下,一少部分会存放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公费之中。
这样就导致了中央的利益高于所有地方的经济利益,地方财政状况经常被忽略,地方政府的经济甚至会被故意的控制和削弱。
同时,中央和地方在基本的财政决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由朱元璋制定的集中化一元制的财政管理体系,导致了中央官员过分注重朝廷的利益,过分统揽全国的财政大权,过度的把持全国的财政收入,而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切实利益,导致地方财政一直处于囧困的状态。
其次,明代地方社会实行保甲制度和传统社会的士绅宗法制度。
从经济上来讲,明代地方社会的保甲制度的存在,确实保障了地方社会的安宁和稳固,但保甲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助长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发展,阻碍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生产的进步,阻碍了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了明代地方社会的经济活力遭到了严重的扼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来源也被有意识且无形之中缩减。
地方消极增税,并私自截留中央运送的物资,而这一切恶劣的行为,最终导致明代中央政府实际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减少,财政支配权利再一次削弱。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