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的含义是怎么来的?
“掣”是拉,“肘”是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即常说的胳膊时。“掣肘”一词的意思是拉住,从旁牵制,比喻阻挠别人做事。
关于这个成语的来历,《吕氏春秋•具备》有一段故事:
孔子的学生中,有个姓宓〔fú〕名子贱的。鲁国的国君派他去单父〔shàn-fù〕(今山东单县〉当行政长官。宓子贱是很有才能的,也愿意到单父去试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他恐怕鲁君听信谗言,久后会对他不信任,妨碍他施政计划的实现,因此,他想出了一个计策。当他辞别鲁君前往单父的时候,故意请求鲁君派两个亲信跟他同去,鲁君答允了。
到了单父,宓子贱便分配鲁君的这两个亲信,担任文件的抄写工作,暗中又吩咐自己手下的人,每逢这两个抄写员写字的时候,便老是拉扯他们的手臂。这样,字当然写不好,字写得不好,宓子贱就发脾气,常常严厉地责怪他们。
鲁君的这两个亲信,实在没法工作,无可奈何,只得请假回到鲁君那里去,并且把实情一五一十地报告了鲁君。鲁君觉得很奇怪,他不明白宓子贱为什么要这样开玩笑,便去问孔子。孔子说:“我想,恐怕宓子贱是要教你懂得一个道理:把工作交付给人,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去做,如果对他干涉太多,事情就办不好了。”
鲁君听了孔子的话,立刻派人去对宓子贱说:“从今天起,单父这地方的一切,全权归你。你认为对单父百姓有利的事情,你就尽管去做,五年以后再看你的成绩吧。”
不过三年,宓子贱就把单父的大小亊情,都办得象个样子了。
这段故事,《孔子家语》和《说苑》,也都有记载“掣肘”一语由此流传。
《旧唐书•陆贽传》载,唐德宗时,中书侍郎陆贽上疏论事,说:“凡欲选任将帅,必先考察行能,然后指以所授之方,语以所委之事,令其自揣可否,自陈规模。……于是观其计谋,校其声实。若谓志气足任,方略可施,则当要之于终,不宜掣肘于其间也”。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