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之肆”为什么特别臭?

责任编辑:zongxin

2024-12-20

来源:本站原创

pexels-dagmara-dombrovska-22732579-8802637.jpg

鲍鱼是今天餐桌上的名贵海鲜,大家吃得心满意足时常常会觉得奇怪:这么好吃的美味,古人为什么说它臭呢?

说鲍鱼很臭,很多人都会举《颜氏家训》中的一段话为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出自南朝著名学者之推的这本《颜氏家训》实在太有名了,加上这段话又流传久远,因此多人都误以为“鱼之肆”这个典故最早就出自《颜氏家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先说古今鲍鱼的不同。古时的鱼是指用盐腌过的咸鱼,鲍鱼之肆就是卖这种咸鱼的店铺。今天的鱼古时叫鳆鱼,它的贝壳是一味中药,叫“石决明”,有明目的疗效,故又称“千里光”。

鲍鱼既是用盐腌过的咸鱼,味道当然腥臭,还记得秦始皇死后的那幕著名场景吗?

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李斯和赵高秘不发丧,当时刚好是暑天,为了掩盖尸体的臭味,就在秦始皇的车旁再放置一辆车子,上面载满了鲍鱼,“以乱其臭”。鲍鱼之臭居然能够掩盖尸臭,可以想象真是奇臭无比!

“鲍鱼之肆”的典故并非出自颜之推之口,远在汉代就已成型了。《孔子家语·六本》记载了孔子对曾子说的这番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据《大戴礼记》记载,曾子生了病,同样借用孔子的这番话教育两个儿子:“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货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鲍鱼之肆”和“鲍鱼之次”都是指卖鲍鱼的市场和店铺。

因为鲍鱼之肆太臭,人们于是就把小人和坏人扎堆的地方比喻为“鲍鱼之肆”。在鲍鱼之肆里待的时间长了,受小人和坏人的影响,不仅对小人和坏人的举动习以为常,自己也会变坏的。因此孔子和曾子都告人们,如果想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就要远离鲍之肆。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