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祈雨:宋代官方的祈雨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2-07

来源:本站原创

f59fc32e8de8864bd909589822b1879b.jpg

在南宋文集《夷坚志》中,记述了岳州崇阳县县令求雨之事。

是年大旱,崇阳县令遍访治所内的祠堂、庙宇,诚恳求雨却一无所获。

正值苦恼之际,听闻有个叫周狗师的村巫善于祈雨,于是招他来祈祷。周狗师受命后让县令及其僚属去一个指定的地点,并且带上雨具。县令一行来到指定的地方,周狗师当众作法,事毕不久,即刻天降大雨。

由此可见,宋朝官吏有招巫祈雨的做法,这和皇家兼信释、道的道理相同。事实上官方祈雨,通常会请来道士、僧人及巫人共同做法。几路人马分坛祷告,你念你的经,我吟我的咒,各显神通,大有兼信则灵的趋势。

城隍庙在宋代被列为国家祀典之所,故地方官祈雨通常会在那里设坛。祈雨仪式开始,县官率一众僚属便衣步行出城迎龙神,回到祭坛后磕头上香,祈求当地龙神降雨消灾。随后僧道巫依次祭拜,并轮流诵经念咒,再到乡老祭拜。

另外还要传示城乡居民晒扫街道,禁止屠宰牛、马等牲畜,鱼类亦在禁食之列,而且家家户户都要摆香案供奉龙神。如果连祭三天旱情都没有缓解,地方官僚们还要集体斋戒,将境内大小神庙逐一祭拜。

农业是我国经济基础,而水则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在水利技术落后的古代,收成的好坏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对上苍的敬畏,以及对雨水均衡的渴望,衍生出了祈雨活动。

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当中,中国各地出现旱灾共计283次至多,因此,祈雨活动在宋朝相当盛行。从皇帝到地方官,祈雨的政策虽然有着迷信色彩,但其初衷是希望社会与自然共同和谐。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