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的发展历程:唐宋时期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2-08

来源:本站原创

70a1606fc3393f33c2bc3698cbfa9dcc.jpg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战争最频繁的时期,经历过战争的检验,城池防御的重要性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

唐朝初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一代军神”李靖的《卫公兵法》详细阐述城池防御之术及护城河的建设,之后唐朝中晚期的《太白阴经》、《通典》等典籍,都对城池防御及护城河进行了相关描述。

其中,《太白阴经》专门分了两个篇章“浚隍”和“凿濠”,对护城河的挖掘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描述。

唐后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天下陷于大乱,城池建设也陷于停滞。

宋朝开国初期,主张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并不太注重城池建设,宋朝中后期直到南宋对外战争大多处于防御态势中,城池防御技术逐渐引起重视。

曾公亮和丁度奉宋仁宗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纂的《武经总要》,关于城池防御技术不仅总结了前朝历代的成果,还有所推陈出新。

靖康二年, 金兵攻破汴京城,俘虏了徽钦二宗,北宋灭亡,之后建立的南宋对城池防御更加重视,同时由于战争的磨练,北方敌人攻城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其中砲车这种远程兵器的装备使用对城池是一种巨大威胁。

在这种局势之下,南宋大臣陈规总结前人经验及自己的战场经历,设计出了新的城池防御体系,即重城重壕,就是多重城墙和多条护城河相互夹杂,形成防御体系。

但这种重城重壕的防御体系相当于多了几倍工作量,过于劳民伤财,于是产生了一种替代方案,城壕—羊马墙—城墙的防御体系。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