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校制度:服务中央,巩固皇权
学校的大规模创办、科举制的大力推行,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王朝之所以雄伟壮大,离不开历代掌权者对科举制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唐太宗在位时,把学术文化和治国方略相结合,倡导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根本,将诗词歌赋作为主考科目,并将考试分为三场,大大提高了入仕的门槛,强化了考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修养。
武则天在位时,为了巩固自己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女皇帝的地位,充实属于自己的势力,对科举制又进行了多项改革。
她首次开设了武举,考试内容为射术、马术、负重、长垛等,改变了以往武人在科举中的劣势。还特别注意扶持中低级官员,提拔庶族,削弱旧的贵族阶层,为自己的心腹团队填充力量。
唐玄宗在位时,更是学校兴盛的高潮时期。
他经常亲临国学视察,鼓励人们读经习礼,涵养德行。另外还在内教坊中设有音声博士,在内廷中还特别设立了音乐学校“梨园”,并时常亲自指导,内容以学习法曲为主。
唐代王朝内部虽然政治斗争不断,但一直将学校作为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接班人和各级官吏主要机构,奠定了从今以后学校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