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校制度:前朝覆灭,今朝难安
2010年,一部讲述朝鲜时代校园热血青春的韩剧《成均绯闻馆》热度席卷整个亚洲。
殊不知,其实“成均”是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它源于我国夏朝,《周礼·春官宗伯》中有“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即“成均”乃实施乐教之地也。
与学校密不可分的制度就是科举制,科举制于隋朝创立,但真正发挥其历史意义是在唐代。
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色彩缤纷的唐三彩、种类多样的胡人时,当我们在感概丝绸之路于大唐王朝的巨大影响时,当我们在被当年万邦来朝的盛世所震撼时,往往忽略了当时科举制的推广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
那么唐代皇帝的长策——“学校”究竟是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呢?
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大而短命的王朝,人们才刚刚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战争频发的社会中平定下来,又马上面临着新上任的统治者想通过做更多的“丰功伟绩”来“名垂千史”的雄心。
本该休养生息的老百姓却饱受劳役的折磨,百姓不堪重负,民怨层层累积,兵变一触即发,一个强大的王朝就像流星般惊艳又短暂的陨落,新的唐王朝该如何吸取前朝教训,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呢?
隋代虽然创立了科举制,但考试内容单一,只是设置了进士科。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唐太宗设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考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隋代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打破了门第限制,为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但隋朝的时候科举考试想要参加,需要有五品以上官员推荐,也就是说真正的寒门和平民是没有机会的,而唐朝的科举可以投碟自荐,参加考试,对于寒门和平民开放。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