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校制度:建设制度,井井有条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2-08

来源:本站原创

c6fbfea9f5799dd7bb3bddb89b5482e3.jpg

唐代的文化繁荣离不开学校有章可循、井然有序的制度,千年前的制度影响至今,上到给老师“送礼”下到实习生助教,都是古代社会能将好学风尚流传至今的重要缘由。

在唐朝,凡是贵族家庭出身的子弟及科举考试中下第的举人,都可以直接进入中央各馆学习。地方官学经考试合格的,县学学生可升州学。州县学学生中优秀者,经各州长史考选,也可升于中央四门学。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入仕的可能性,激发了学子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入学后一切饮食服用全部由学校负责,包吃包住,又能为自己拼一份前程,何乐而不为呢?

在与老师初次见面时,也会有隆重的拜师仪式,即“束脩之礼”。国子学和太学学生每人送绢三匹,四门学和地方学校的学生每人送绢两匹。此外还赠送酒肉,数量不限。学费即是“束脩数条”,束脩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

唐代老师有博士、助教、直讲等。没错,在唐代,博士是一个经常使用的称呼,鼎鼎有名的状元郎贺知章就是四门博士。博士分经授诸生,要把所担任的科目授完,不得中途更改。助教负责辅佐博士,直讲负责辅佐助教,每个教学环节都井井有序。

博士不仅仅只是学校里的教书匠,也是庙堂里的参与者,而他们在学校里职位的高低就取决于他作为政府官员在朝堂中的政治地位。

由此可见,我们现代学校组织的基本框架也是借鉴了古代学校办学的经验,说明其创立之初就为了避免弊端而对对学校制度进行了非常繁复、仔细的深远考虑。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