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的难处:作弊手段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4-09

来源:本站原创

840f4319dc2bfca83c2684a157a1519c.jpg

许多古装剧里男主角参加科举,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似乎在贡院里走个过场,就能迎来人生中的金榜题名时一样。殊不知,真实的科举之路远比电视里表现得艰辛得多。

毕竟科举可以决定考生的命运,所以考生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官府规定考生的卷袋禁止装里,砚台禁止过厚,笔管要完全镂空,连给砚台注水的水注都必须要用瓷器。对于考生所携带的干粮,朝廷亦有详细的规定,所有糕饼类的食物,必须切开,防止考生在里面塞纸条作弊。装着考具的考篮,必须要符合“或竹或柳,应照南方式样考蓝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否则一律禁止入场。

别看这些规矩如此严格,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考生们所使用的作弊手段远超官差想象。在中国科举博物馆里,就收藏了一些清代考生所使用的作弊工具。博物馆里收藏最多的就是考生使用的“夹带纸”,这些夹带纸被制作得相当轻薄,几十张叠在一起,厚度还赶不上一张普通的宣纸。作弊所用的小纸条仅有四厘米见方,可上面却收录了《论语》中的重要部分。据说,这些比蝇头小楷还小的字体,是考生们使用老鼠胡子制成的特制毛笔书写的。

还有一种小抄在当时相当普及,这种小抄被考生夹带在鞋底里带入考场。发现这种小抄的收藏者曾拥有过一双清朝的“文士靴”,收藏者在为这双靴子进行清理时,意外地将这张夹带在鞋底中的小抄抖出。据说,当时收藏者在文士靴的后跟上发现一个比火柴盒还小的抽屉,抽屉里竟有一本精巧的线装书,约有七十多页。书的内容是《增广四书备旨》,每一张纸都堪称薄如蝉翼。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小抄竟是印刷上去的。

后来,吉尼斯世界纪录更是将此书确认为历史上版面最小、文字最小的石印书。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