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的难处:密闭空间
许多古装剧里男主角参加科举,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似乎在贡院里走个过场,就能迎来人生中的金榜题名时一样。殊不知,真实的科举之路远比电视里表现得艰辛得多。
参与乡试的学生,要在高六尺、宽三尺、长四尺的号舍中度过三天两夜。运气不错抽到了好位置,在这样的密闭空间中待上几天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有一位曾参与过江南贡院乡试的考生在《明斋小识》里写到:“初八日天气微凉,人悉兼衣。及明午暴热,日如火炙,甚于三伏,又旁置红炉,后叠衣服,遂致两眼昏懵,气不能出。至二场以单衣进。十一夜半,大雨忽来,陡然寒冷,体僵齿战。”
可以说这年参加科举的考生运气都很一般,这位考生考第一场的时候,气温还比较低,所以他穿了一件较厚得衣服进了号舍。谁知道刚刚考了一天,气温便突然升高,将这名武装到牙齿的考生热得头昏眼花。在考第二场时,这名考生连忙换上轻薄的单衣,谁知他刚进了号舍,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突如其来,险些将这名考生冻僵。
对于古人来说,科举就是公务员考试,是决定命运的机遇,因此每个朝代都对科举管理甚严,以防出现抄袭作弊的情况,力求对每个考生都公平。康熙年间,朝廷制定了这样的考场规定:“皆穿拆缝之衣服、单层鞋袜,止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项。”不过,自这一规定颁布后,有不少考生钻空子,他们穿戴双层的帽子、带有面的皮衣和带有里子的毡衣,所以到了乾隆朝这一规定被进一步细化,考生所穿着的所有衣服鞋帽必须是单层的。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