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进入圆明园的强盗:怎样的社会现象
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在世界引发轩然大波。毫无疑问的是,英法联军是这场惊天劫案中的罪魁祸首。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批进入圆明园进行劫掠的强盗,并不是这些来自海外的洋人,而是住在京城里的汉人!
那么,中国贫苦人民为什么喜欢“趁火打劫”?
《阿房宫赋》解释的很好:“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女工;钉头磷磷,多于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举,可怜焦土。”
仇富是一种普遍心理,贫富差距太大,这种心理就越根深蒂固。没有中间阶级维持,双方的社会关系无法沟通,也没有舆论的渠道可供贫苦人民发泄。那些活在封建阴影下的劳苦大众,平日里虽然尊崇圣上的教化,可也只是面服心不服罢了,说是敢怒不敢言也不为过。一旦有人敢于聚义揭竿,那些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就会从绵阳化身为饿狼,蜂拥而上,推翻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这也难怪,古代的起义家都要打出均贫富的旗号,且能凭借这一很难实现的口号收买人心,建立霸业。
说了这么多,历史上的“趁火打劫”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呢?是人性劣根,还是封建时代的特性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