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祟”的“祟”指的是什么
俗话说“鬼祟”“鬼鬼祟祟”,当然都是贬义词,形容偷偷摸摸、不敢光明正大的样子。“鬼”字谁都明白,“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甚至以为“祟”是鬼的一种。这是不对的。
祟,《说文解字》解释道:“神祸也。”什么叫“神祸”?南唐学者徐解释说:“祸者,人之所召,神因而附之。祟者,神自出之以警人者。”
原来,“祟”就是神附体于祸而示人以警,因此“崇”的造字结构从出从示,出以示人。既然是神出以示人,自然就有据可查,因此古代有一种书。
古人认为人生病就是神在“作祟”,是对人的警告,而何日何时作,是可以推测出来的,因而有祟书传世,从这些书上可以很方便地查到作祟的日期,从而能够对症下药。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就有这样的描写。凤姐的女儿发烧,刘姥姥建议说:“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凤姐便命人查《玉匣记》,果然:“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这种用纸钱举行的仪式称作“送”。凤姐查的《玉匣记》就是古代一部著名的崇书,相传为东晋道士许真人所著。
蒲松龄一生写鬼写妖,可是他的真心却是要为人除祟,因此他写了一部《药崇书》,立志为穷入治病。可惜原书已失传,仅剩一百多字的序言,从中可见蒲松龄的志向,全文照录于下,文通字顺,不再注解。
疾病,人之所时有也,山村之中,不惟无处可以问医,并无钱可以市药。思集偏方,以备乡邻之急,志之不已,又取《本草纲目》写之,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但病有百端,而仅为四十部,殊觉荒率,而较之在《纲目》者,则差有涯岸可寻矣。偶有所苦,则开卷觅之,如某日病者,何鬼何祟,以黄白财送之云尔。康熙四十五年二月十五日。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