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怎么变成贬义词的

责任编辑:zongxin

2024-12-20

来源:本站原创

0466b237b71961b3ba236204c12eb61c.jpg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沆”是白色的霭气,“瀣”是夜间的水汽。“沆瀣”合在一起即指夜间的水汽、露水。

不过,在“沆瀣一气”最早的出处里,沆瀣却并不是夜间的水汽的意思,而是两个人。

这两个人同姓,都姓崔,一个叫崔沆,一个叫崔瀣。崔沆是唐僖宗时的宰相,乾符二年(八七五年)主持进士科考试,刚好有一个考生叫崔瀣,文章做得非常好,崔沆爱不释手,遂录取了崔瀣。

按照常规,考生中试后要面见主考官(叫“座主”)致谢,崔沆非常欣赏崔瀣,于是二人谈了很久,相互知心。

事情就有这么巧,二人名字中的沆和瀣合在一起,居然是一个固定词组,即流瀣,也就是夜间的水汽的意思,于是当时的人们把二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造了两句歌谣来打趣二人:“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两句歌谣丝毫没有贬义,纯粹是灵机一动造出来的文字游戏。

这个故事出自北宋王谠编辑的《唐语林》一书几经演变,“沆瀣一气”从文字游戏变成了贬义词。

这个成语最初是中性的,没有贬义。甚至在一些现代成语词典中,它仍被解释为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但在现代,它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道德或恶劣行为的人,因此“沆瀣”一词也常被认为指的是“臭水”或沼泽。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