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毛”一词是怎么来的
今天经常使用的是“汗毛”一词,指除了头发、胡子、阴毛之外人体表皮上的细毛。这个词属于误用,因为汗毛孔的作用是排汗,因此人们望文生义地叫做“汗毛”。
其实,“汗毛”本来应该写作“寒毛”,清初嘉定人汪价所著《依雅》一书中给了“寒毛”这样的定义:“人身三万八干毛孔,遇寒落而复生,故曰寒毛。”原来,“寒毛”本来跟出汗毫无关系。
这个俗语出自《晋书·隐逸传》。会稽人夏统是位隐士,年轻时家里很穷,常采山芋为食。山芋不够时,还到海边去捕捉蛤蜊卖。不过夏统很有学问,宗族里的亲戚就劝他投身官府,谋个一官半职的,远胜于“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
没想到夏统听了劝告勃然大怒,愤愤说道:“你们竟然这样劝我!今乃乱世,我怎能辱身降志,结交肮脏的官府呢!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颜如渥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壁塞也。”
不同于今天常说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夏统使用了一个更古朴的字眼“戴”,“凡加于上皆曰戴”,“寒毛尽戴”也就是竖起来的意思。夏统不光“寒毛尽戴”,而且“白汗四匝”,不是因为天热自然流出,而是因为紧张、惶恐、气愤流出的虚汗叫“白汗”,可见夏统视宗族亲戚的劝告为奇耻大辱,自此之后,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