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元勋窦融:隔绝羌胡
对汉朝和河西地方政权来说,对待匈奴和羌的政策密切关联,“隔绝羌胡”是其西北边疆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沿 “北边”分布的匈奴是汉朝西北边疆的主要威胁。
匈奴进入河西走廊有三条路线:一是到达毗邻河西的河套、陇西郡、金城郡后渡过黄河;二是沿石羊河南下;三是在居延一带越过长城,再沿弱水流域南下,西汉匈奴连接羌族,西行使者就沿这条道路前行。
东汉初期,匈奴势力甚至达到关中腹地、河东诸郡、天水一带。由于内乱更息,东汉对匈奴采取了遣使示好之策以离间卢芳与匈奴的关系;加强边塞防守,适时出击骚扰。河西走廊地处南北匈奴的夹击之中,是对抗匈奴的前哨。
与匈奴联合的卢芳 “起事”于北地,部众以卢水胡为主,后驻扎于五原,面对这种局面,窦融对匈奴采取的措施和步骤主要有:其一,主动出击,占领战略要道。
窦融与刘秀打通了高平道,不仅如此,还派遣使者到西域破坏匈奴与西域诸国联盟,力图通过东联西接使陇道、河西道畅通以直达西域,以便在战略上占据更主动的地位。
建武八年时,“高平道”东北方的北地郡、九原郡在匈奴和卢芳的控制之下,以南的金城郡、金城属国以及陇西郡的许多地区在羌族势力控制下,窦融的过河东进极大地威胁和震慑了东北方的匈奴和东南的羌族部众。
其二,颁发科条,加强塞防。
窦融治理河西时期,匈奴主力尽管未出击河西,但小规模战斗还时常发生。
如边塞士卒与匈奴在烽燧上曾发生格斗,匈奴潜入塞燧盗取武器,针对严峻的塞防形势,窦融以“莫府”名义发布了有关“食奉”、“田力”的命令,在举烽燧等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在塞防的具体管理和士卒考核等方面实行了积极措施。
其三,观察情势,掌握动静。
窦融治理时期匈奴无大规模行动于河西,还有一个原因是匈奴尚无绝对优势突破河西塞防。
王莽时期的“离间计”对削弱匈奴力量、延缓单于在河西的大规模进攻起到了一定作用,光武帝刘秀也紧接着大力加强防御,窦融的对匈策略使汉朝在与匈奴的抗衡中争取到暂时的攻防“相持”局面。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