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元勋窦融:吏俸新制
吏俸新制是建武三年四月窦融集团颁布的吏俸新制令,该制度以窦融领河西五郡大将军张掖蜀国都尉的名义下达,对张掖居延都尉、都尉丞、居延县令,县丞等职官的俸禄数额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他千人、候、赛尉等较低级别官员的俸禄由居延都尉“便宜裁度”。
以谷为俸是“吏俸新制”的最大变化,也是窦融集团的一项革新之举。
古代农业社会,“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受到高度重视,《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 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粮食价格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百价之基,在汉简中常见以粮食作为等价物的事例。
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引发其它商品价格上升的连锁效应,如何从根本上抑制通胀局势,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以谷为俸新制的出台,引导当时社会以粮食作为等价交换物,对抑制通胀局面,可谓切中时弊。
吏俸新制将官员的俸禄缩减了二分之一,使得粮食本身的价值增大,较西汉增大了两倍,在粮食紧缺、物资匮乏的状态下,以粮食作为等价物,其他的物品价格自然也下降了,如当地的酒价回落了二分之一多。
吏俸新制是鉴于币制崩毁、物价飞腾,全以谷物代作俸禄,具有进步意义,这个以粮食代替钱币的俸禄制,还引导了社会以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分发挥粮价为百家之基的轴心作用,促使粮价回落,这样既有利于鼓励农业生产,又制止了物价上涨,达到了一直通货膨胀的目的。
除此之外,窦融集团还严令禁止私自铸币、收回铸币权;禁止杀马杀牛、保护农业生产;厉行节约、反对奢靡,这一系列针对通货膨胀的应对举措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也促进了当时物价的迅速回落,维护了区域社会的稳定,对后世也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影响。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