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文明在世界上留下的唯一一处城市遗址:史料
这座坚固的壁垒,始建于公元413年。当时,总共有十万名劳工,用了三年的工期才将其筑造而成。因为筑城材质的原因,城墙呈白色,所以当地的匈奴人又称之为“白城子”。此时的赫连勃勃建国未久,意气风发,为了讨个好彩头,他将这座城池命名为“统万”。“统万”,即“一统天下,君临万邦”。从这两个字中,我们就能窥见赫连勃勃的野心。
根据文献的记载,这座城池的城墙约八丈高,城墙底部的厚度为三十步,城墙顶端的厚度为十步。这座城墙由蒸土砖筑造而成,十分坚固,铁锥无法刺入城墙半分。除了外城墙之外,城市中还有两圈内城墙,分别环绕着东城和西城,内城墙的高度约为四丈。
那么,统万城城墙究竟有多结实呢?
史料中的形容颇为生动,“坚可以砺刀斧”,也就是说,这座城的城墙可以作为磨刀石。相传,当时在铸造这座城池时,工匠们在土中掺入了牛血羊血,蒸成土砖后再用柴火烧烤定型,用这两道工序确保土砖坚固,然后再用土砖搭建成城墙。
相传,当时的赫连勃勃下了一道命令:“每一层城墙修建好后,士兵必须用铁锥进行检查。如果,铁锥扎进了城墙超过一寸,就说明工程不达标。”
放到现在,工程不达标大不了返工或赔偿违约金,可在当时若被士兵查出了“豆腐渣工程”,所有参与该段城墙筑造的工匠都得砍脑袋。而且,赫连勃勃还要求,士兵们必须用最大的力气扎城墙,如果不肯出死力,士兵同样会被处死。
考古人员在统万城内城中,勘测出一处长约九十六米、宽约四十八米的基址结构。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基址有可能是东城最大的建筑。除此之外,在这座基址附近,还有一处长约五十五米、宽约二十五米的基址建筑。考古人员推断,这两处基址应该属于前后院落,极有可能是当时赫连勃勃居住的行宫。
据悉,目前统万城中的大多数基址的发掘工作已完成,这座城池的中心夯土台面积约为七百平米,整个夯土层的平均厚度约为两米。除此之外,南北两处夯土台设置了“凹”形夯土带,与中心夯土台之间有一道凹槽,在早操中有我们前文提到的深坑,也就是“虎落”的地基。根据考古人员介绍,这座建筑就是东城的主体建筑,修建的时期应该在晚唐至五代之间。
从年代上来判断,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及西夏人的祖先拓跋思恭都曾在这里活动过。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