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竟然在这个小国面前吃了三次大亏:《多桑蒙古史》
公元1287年,忽必烈任命脱欢为主帅,发动了第三次南征。这次,蒙古人将主力分为三个部分。脱欢万万没想到,此前的两次战争已让安南军队有了丰富的对蒙作战经验,所以这次他们再次放弃了首都升龙,坚壁清野,与蒙古人打起了持久战。
就在安南与中原边境的白藤江上,安南军提前在树林中砍伐了大量木桩,将木桩的一头削尖后插入江水。当蒙古军队故技重施,利用战船泅渡时,正赶上江水退潮,所以全部蒙古战船搁浅在白藤江中。
这时,陈朝人事先插好的木桩起到了作用,绝大多数蒙古战船撞上木桩被摧毁。看到蒙古人的战船多半被毁,安南士兵迅速杀出,给予蒙古人致命一击。在这场战争中,安南人几乎全歼了前来侵略的蒙古士兵,史称白藤江大捷。
时间已经过了近八百年,当我们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审量这场战争,便会发现蒙古人的失败实乃情理之中。从这三场战争爆发之前说起,蒙古人缺乏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不争的事实,连西方的史学家都发现了这一情况。
《多桑蒙古史》对这场战役的记载为:
蒙元首次入侵陈朝时,因为蒙古人无法适应西南地区燥热的环境,以至于士兵们“热不能堪”,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所以不得不折戟而归;
第二次入侵陈朝时正值盛夏,虽然蒙古人调集了能够适应西南作战的兵种,但此时瘟疫流行,在战争爆发以前蒙古人就已死伤惨重;
第三次入侵安南时,蒙古人没有找到应对瘟疫的良方,再次遭到瘟疫的洗劫,以至于“军中将士多被疫不能进”。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