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妾室与正妻的区别:僭越法度
妾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是相当低的,而且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首先,每逢家族祭祖,元配正房是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的,但妾却没有这种资格,完全被排除在家谱之外。妻家的亲戚,也就是娘家人,她们的地位得到夫家的认同,属夫家的姻亲,但妾家的亲戚就不会得到认同了。
除此之外,即便是妾所生的子女,即庶子、庶女,他们也必须称没有血缘关系的正房夫人为“嫡母”,只能称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庶母”,而这种对母亲的称呼还只是书面语,日常见面庶子、庶女必须要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姨娘”。
古人是相当看重血缘的,因为庶子、庶女都有夫家的血统,所以他们的地位虽然不及嫡子嫡女,但他们仍是少爷或小姐。相比之下,他们的生身母亲要凄惨得多,非但不能管自己的子女叫儿子、女儿,还得尊称其为少爷、小姐,庶母子的母子关系都是不被承认的。
别觉得这种现象是危言耸听,在《红楼梦》中我们就能够看到这样的桥段。
贾政有一名小妾赵姨娘,这位赵姨娘虽属家主之妾,但她却并不算“主子”,全府上下的“主子”都对其嗤之以鼻,稍微得宠的丫鬟也会瞧不起她。赵姨娘诞下一女探春,但长大后的探春根本不认同自己的母亲,连自己的亲娘舅都不认可,她宁愿称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正房王夫人为母亲,也不会管自己的生母叫一声娘亲。
由此可见,在古代,庶母子之间的关系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并不得到认同,他们更像是主仆。实际上,古代的妾就是妻的一种“替代品”,亦或是生育工具。嫡庶之分是古代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直接导致了妾的地位极其低下。元配正房过世以后,妾亦没有上位的机会。倘若让妾来取代妻,这种情况非但要受到世人的指责,还有僭越法度之嫌。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