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妾室与正妻的区别:无法相提并论
西周礼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将头发全部挽至头顶结为发髻,戴上保护发髻的小帽子“冠”),表示成年。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也是将头发梳理为垂于脑后的发髻),是为成年(《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女未达到成年年龄不得成婚。
在西周时,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都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记·曲礼》:“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但是,婚姻缔结情况也有例外,如儒家礼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应服丧三年,在此期间不得嫁娶,以示孝道。
说起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三妻四妾”一词。
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朝代中,古代的妻妾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便是坐拥三宫六院的皇帝,在他的“后宫团”中也仅存在一个“正位”,也就是皇后,其他嫔妃、御妻所享受到的待遇,严格来说都是妾室,根本无法与正宫皇后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许多朋友觉得妾就相当于古人的“小老婆”,亦或是“小三”、“二奶”之类没有名分的婚外恋情,这也是不严谨的。古语云“妾不如妻”,在古代妾的地位更像是贴身丫鬟,几乎不具备任何“妻”的权益,却要尽到与妻等同的职责。
例如:“妻”来照顾丈夫孩子、侍奉老人,而妾同样要肩负这些职责。然而,在丈夫和正房夫人面前,妾的地位却像婢女一样。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小妾与正房翻脸斗嘴的情况,在现实中基本不会发生。一旦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遭殃的一定是地位卑贱的妾室。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