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办婚姻的制度:鲁迅的做法
虽然,无人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不过,其中还是有很多时代的“不良产物”,比如:包办婚姻,可以说,中国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和爱情绝缘的。但这并不代表大家不向往爱情,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都离不开这个主题,只不过,大家更多是从文字中汲取些慰藉罢了。
直到民国时期,包办婚姻的制度才开始出现了松动。不过,那时正是新旧思想交替时期,新生代青年再有想法,回到家还得遵从大人们的想法。这里就有三位人物,他们在当时都是大才子,婚姻的开头虽然一样,都接受了家里的安排成婚,但结局却是大相径庭。
第二位,鲁迅。
相比于徐志摩,鲁迅的个人生活要低调太多了。不过,他和徐志摩有相通之处,对于这场包办婚姻,虽然,会表现出极度的厌恶,但还是全盘收下了。
而不同处在于,鲁迅不能给朱安爱情,却顾及了她的面子,没有和她离婚。
若是单独看这个故事,会觉得鲁迅此举还颇为人性,不管与否,朱安始终都是周家的媳妇,到哪大家都会尊敬几分。
只是,若是将时间拉长来看,一位没有丈夫疼爱的妻子,又没有子女在身边,她这一生难不成嫁人就是为了伺候公婆的吗?
看这本书的标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说的一点都没错。
如果,鲁迅真的考虑她的想法,还不如放她一条自由路,连昔日的皇妃都敢选择离婚,她为何不能尝试一下?
开始时,生活可能会有曲折,但就如鲁迅自己所说,路都是人走出来的,那时的社会风气日渐开化,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只是,鲁迅一直持怀疑态度,他敢抨击各种腐朽现象,唯独对祖宗留下的婚姻制度,他选择了妥协。而他又无法面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只能以冷落来对待这段婚姻。
可见,他完全漠视朱安对情感的诉求,这种做法和徐志摩比较,谁更折磨人呢?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