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主张的“人性本恶”:令人脊背发寒的法家思想
以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能成为理想中的圣人,只要每个人都能遵照“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原则约束自己,就能让社会成为尧舜之世。因此,儒家一再主张“教化”,对世人抱有强烈的道德期待。
相比之下,法家的思想就有些令人脊背发寒了。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子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更是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所以对于上述观点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则认为:倘若,没有一个明确的奖惩制度,每个社会分子都会在“人性本恶”的驱使下僭越底线,成为无恶不作的堕落者。同时,人类在长期的好逸恶劳中,亦会使社会产生退步,变得贫穷且愚昧。
因此,韩非子认为:儒家主张的教化是苍白无力的,若不结合利益和惩罚,并不能取得成效。韩非子主张期待尧舜之治,不如改革法治,御之以术并恃之以势,才是治国的不二方针。韩非子的“人性本恶”论,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虽说,有些偏执和极端,但亦不失其理。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