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道路交通,呈怎样的分布?(一)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4-15

来源:本站原创

5a9c51fb95ad6509081708b8de95d807.jpg

“交通”一词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易经》“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概念。现在的中国交通四通八达,海陆空运输便利,活在当下的我们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惠利。

不过,在先秦时期,古代的交通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遥想当年,周武王会盟诸侯,集结了九州之地的八百诸侯。倘若,这些诸侯都是徒步来到孟津的,多半是来不及参与会盟的,攻陷朝歌也就成了天方夜谭。因此,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了相对完善的交通系统,起码能够保证交通的畅达,提高攻战的效率。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民谚,“八山一水一分田”。简而言之,就是在说中国的大陆上,有八成的面积是山地,有一成的面积是湖泽,可供耕种的平原仅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然而,古代平原的利用率极高,除了用作耕地之外,老百姓的聚居区亦修建在平原上,战场亦会选在平原上。

那么,当时的道路交通又呈怎样的分布呢?

青铜器是殷商的代表性产物,两周时期出现的青铜车马,就是殷商青铜时代的延续标志。两周时期的战场上,车马是最常见的载具。那个时代的车马工具已经发展得相当发达,如:墨子就曾提到自己打造的车辆有“任五十石之重”的优势。

马车能承载五十石的重量,那些航行于河流大海上的船只所能承载的重量更大。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已出现了可承载五十名船员及可供船员食用三个月的粮食的大型船只,而且这些船只在满足上述承载量的同时,还能“日行三百余里”。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