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记忆能否找回

责任编辑:zongxin

2024-11-30

来源:本站原创

pexels-cottonbro-5966340.jpg

一则新闻报道:因脑部受伤已经失忆30年的打工者朱家明偶然在收看疫情新闻时,忽然想起了家乡和亲人的相关信息,并在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失忆30年还能恢复记忆,这样的例子十分罕见。失忆到底是如何造成的?为什么有的人能恢复记忆有的人却不行?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伊鸣告诉记者:“对于事件或事实的记忆称为陈述性记忆,就是老百姓们一般理解的记忆。概括来讲,陈述性记忆分为编码、储存、提取3个阶段。依据时间长短,又可以分为感觉记忆(如眼前看到景象)、工作记忆(几秒钟)、短期记忆(几个小时)、长期记忆(几天)、远期记忆(几乎永久)。”

此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李澄宇研究组发现,秒级尺度内临时存储和使用信息的工作记忆,例如几秒钟内记下电话号码,是由大脑调用大量神经元通过瞬时放电来完成信息存储,这种临时存储就像电脑的缓存,会随着时间自然衰减。

另外,以往的研究证实,大脑的颞叶深部有一个特别的结构叫海马体:它一方面接收来自上方皮层经过高级处理的感觉信息;另一方面,又在构建事实和事件记忆痕迹中具有特殊作用,这些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痕迹在海马体中储存一年左右后,就会作为远期记忆转移到其他脑区。

通常来说,远期记忆的内容是什么,决定了它存储的位置。我们的大脑存储区就像一个仓库,不同区域承担了不同的记忆任务。一旦某一部分受损就会影响到存储在那里的记忆。例如,海马体受损会造成近期的记忆丧失,并且对于新事物的记忆能力也会减退,但是那些久远的记忆并不会受到影响。

“而远期记忆储存在新皮层中,如果这些区域的神经细胞受损,无论是永久的结构性损害还是一过性(指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出现一次)的功能性损害,都会导致远期记忆提取障碍。”伊鸣说。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