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字的解释

责任编辑:zongxin

2024-11-05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2171518877703820031(1).jpg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开始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俗,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应该是在《论语·雍也》。孔子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此后,“儒”这个词逐渐摆脱了它的原初含义,而逐渐独立为“孔门”的专用术语。

不过一般《说文解字》的最后一意接受较广。“儒”即今所谓“学者”,是极普泛的一种名称。《论语》,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可见那时只称有知识才艺者为“儒”,其中有君子,也有小人。“儒”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儒”字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思,从“人”从“需”,指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说服别人,为人所需。自春秋、战国、秦、汉以后起,儒家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