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朱棣的“阅兵”:为什么搞阅兵?
永乐皇帝为什么搞阅兵?这还得从明朝初期的时局说起。
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统治,取元而代之。不过,蒙古经历代统治者数百年的经营,仍是北方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蒙古人虽然失去了中原土地,但由铁木真建立的“四大汗国”还剩三个。洪武二年,朱元璋发动天下兵力,兵分三路向北方推进,将退守北方的蒙元政权彻底打散,将残存的蒙元势力彻底变成最初的“游牧民族”。
不过,朱元璋并未考虑到蒙元旧贵族的影响力,这些曾在元朝担任要职的蒙古大员,为了逃避明朝的追杀潜逃到中亚、西亚诸国。这些企图光复蒙元的旧贵族拼命教唆所在国的国王,一时间中亚、西亚各国竟清一色地对明朝表示出敌视态度。公元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的权臣帖木儿发动叛乱,篡夺了西察合台汗国的政权,并将汗国更名为“帖木儿汗国”。为了稳定局势,帖木儿一鼓作气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站稳了脚跟。随后,帖木儿开始招兵买马,准备远征大明,光复元统。
为了完成复元大业,帖木儿先后派出几十名探子潜入京城,进行间谍活动。在接待埃及使者的过程中,帖木儿还当众羞辱了被羁押多年的中国使者郭骥,公然挑衅大明。为了鼓动更多的蒙古人加入复元大计,帖木儿召集蒙古诸汗国,在撒马尔罕召开了蒙古人大会,打着“反明复元”的旗号拉拢其他汗国、部落。然而,当时的蒙古人内部并非铁桶一块,与帖木儿为敌的鞑靼人及瓦剌人非但没有加入帖木儿的蒙古联军,反而派出使者向南京通风报信,将帖木儿东征的意向转达给明室。
永乐四年,帖木儿终于凑齐了人手,发兵百万大举东征。我们知道,古人带兵打仗都有吹牛的毛病,这百万大军只是个虚数,是帖木儿为了虚张声势而“号称”出来的。结合史料中的细节来看,帖木儿手下的兵力充其量只有二十万。因为有鞑靼人和瓦剌人报信,所以明朝一早就收到了消息,在河间及哈密地区驻军,以逸待劳。然而,这场仗并没有打起来,帖木儿在东征的过程中身染恶疾,在行军途中一命呜呼,一场大战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