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是大明的“续命丸”?(四)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2-10

来源:本站原创

da9d3fdd5d69f176f0740d4a15c15e10.jpg

魏忠贤总揽朝政的过程中,国内的形势相对平稳。完全可以说,魏忠贤是大明的“续命丸”,他的上台让苟延残喘的大明延续了几十年寿命。

朱由检上台后,国内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关外异族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危机局面中,朝廷急需一位像魏忠贤一样的能人。虽说当时的局面,凭借魏忠贤一人之力很难扭转,但至少可以延缓大明败亡的趋势。然而,朱由检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稳定一时的形势,借着满朝文武的“倒魏”浪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扫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

干掉魏忠贤后,朱由检春风得意,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铲除魏忠贤始终被朱由检当成人生中的“得意之作”,居功自傲。自满的朱由检,迅速陷入自我崇拜中,对自己的政治能力十分迷信。虽说朱由检为政勤勉,励精图治,但这种心态使他陷入刚愎自用的死循环。此外,朱由检的思想非常极端,他一度认为与魏忠贤做对的就是忠臣,因此他启用了保守迂腐的东林党人。

显然,东林党人对十万火急的战事根本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政策,他们只会在朱由检面前大放空炮,说一些放之历朝历代皆准的套话。可笑的是,朱由检非常吃这一套,那些空谈被他错认为是治国良方,深以为然。在大明生死攸关之际,儒将们有何作为?杨鹤坚持要对民风彪悍的闯军进行“招安”,袁崇焕则与皇太极这只塞外猛虎谋皮。抛开这些儒将毫无意义的愚忠不谈,他们的庸俗和无能,就像癌细胞一样在朝廷内部滋生。

尽管崇祯事必亲躬,但他缺乏远见,瞻前顾后,毫无作为。此外,朱由检的性情暴虐,动辄对大臣挥动屠刀。因为朱由检有非常严重的疑心病,崇祯一朝的官场就像是走马灯一样,变幻无常。在短短的十七年里,朱由检竟先后任命、罢黜了十七位刑部尚书。这种令人窒息的高压态势,使民间的人才不敢请缨投效朝廷。

朝廷无人可用,朱由检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培植私人势力,重新启用宦官,最终一手酿成“十万太监亡大明”的悲剧。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