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浮山堰:淮河大坝
史上用水攻的著名战例不少,但是,此招杀伤力太大,一般将领都不愿意用,一不小心就会伤及无辜。但是,南梁皇帝萧衍却不这么认为:我修大坝,不用出兵就能逼走魏军,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结果真让他高兴了么?
淮河浮山峡内,有一座拦河大坝遗迹——浮山堰,就是当年萧衍坚持要修的淮河大坝。那么,萧衍为何如此坚持呢?
他和北魏对峙的时间太久了,在争夺寿阳时,他认为:可以用水攻的方法逼迫北魏退军。浮山堰等于是将淮河一截两段,上游水位很快暴涨,寿阳的魏军都跑到山上了,形势看上去真是一片大好。只是,这个大坝是土坝,它在水流面前,坚持不了多久。也就在修好后的四个多月时间,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九月十三日,就听得轰然一声,大坝被洪水冲垮了。
据说,三百里外的地方都能听见这声巨响,那时的水位基本和堰顶齐平,洪水冲破束缚后,一泻千里。只是害了下游的老百姓,两岸村庄瞬间被洪水冲刷淹没,这些村庄的人口大概有十余万人。 并且,这样的“天才”方案实施起来自然是非常费钱的,就算放在现代也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梁武帝基本搬空了南朝的家底才算搞定。
但从水利设施的角度来看这个淮河大坝,学者对浮山堰评价还是颇高的,创造了很多第一。主坝高30-40米,形成的水域面积估计有67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主副坝填方约达200多万立方米,这几项指标在当时都是世界的一位。坝高往往是水利工程技术水平最直接的表现,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