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用“人头”维持了一方秩序:施粥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多次非常严重、影响极其巨大的自然灾害。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一场大旱灾席卷而至,整个灾区受影响的居民人数有二亿左右,差不多是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因饥荒和瘟疫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一千万左右,逃荒的人不少于二千万。
重灾区山西,卖人肉、吃人肉的比比皆是,还有吃死人肉的,旱情前所未有。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连官员都不想当这地方官了,山西前任巡抚鲍源深就以旧疾加重为由,向朝廷奏请开缺,这就是大清朝的好官员。官员可以撂挑子,但是,朝廷却不行啊,历史上爆发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往往伴随着暴动。于是,清廷思索再三,派出曾国荃继任山西巡抚。
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作战很有一套。他真的是临危受命,当时的他身体还抱恙,但他没有因病申请开缺。他太清楚这场大旱灾若是失控,其后果定是不堪设想。抱病离开长沙直奔太原后,史料有这么一段话:曾国荃救活饥民六百万,当地人感谢他的恩德,为其立生祠。
1877年初夏,曾国荃来到山西,看到的场景就是600多万人没饭吃,受灾县有80多个,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对此,曾国荃一点都不敢含糊,立刻在山西各地设粥厂,每个月来领粥的灾民有三四万人。同时,他还上疏清廷,民间所借粮食,一律免还。
施粥只是权宜之计,大旱一天不解决,灾民就得忍饥挨饿。这时的曾国荃,不再是打太平军、打捻军的湘军将领,而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当即,他上疏朝廷减免山西的赋税,甚至,为了这事先后上疏24次。朝廷还真点头了,差徭这一块,较之前至少减去50%—60%。
这还是不行啊,负担是少了,但是,没有庄稼产出,没有收入一样没饭吃。曾国荃有办法,他好歹也有些声名,于是,各方要钱,筹集资金。仅一年的时间,收到的捐银就有十万一千二百七十八两,捐粮一千五百石。在他任职期间,先后赈银一千三百万两、米二百万石。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