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奠定华夏的基础:军事和经济作用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关于“长城无用论”的论调,持此观点的历史爱好者认为,长城是一种劳民伤财的防御工事,于国土防御而言作用微乎其微。我认为这是一种谬误,长城虽无法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入侵,但却能起到其他辅助作用。
首先,是军事作用。
汉武帝是一个继秦始皇统一之后,把封建专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下来的重要人物。自两周以来,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烽火台进行传讯和预警。长城的烽火台可以将战报迅速传递至京师,让朝廷及时作出反应。
此外,长城虽无法防御大规模入侵,但对于小规模的劫掠来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驻守在长城附近的军队能够借助长城进行快速机动,防御小型劫掠,保境安民。也因此,汉武帝不仅修缮秦城,而且新筑长城。长城工程规模的宏大,更远远超出秦皇长城之上。
其次,是经济作用。
西汉所筑河西长城、亭障、列城、烽燧,有力地阻止匈奴的进犯,对发展西域诸属国的农牧业生产,促进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打通与西方国家的交通,发展同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
两千年前中国的丝织品即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经康居、安息、叙利亚而达于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条“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远及两万多里,在汉王朝管辖地区就有一万里以上。可以说,在丝绸之路建立之前,边境走私活动频繁。长城能有效防止走私者越境或入境,保证了边境经济的平稳发展。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