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次翻盘机会:战事紧张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4-13

来源:本站原创

1dc0e36febdbc8ff68229dc6b54ba6e9.jpg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清军在皇太极的带领下一举攻破了松山、锦州、杏山三个军事重镇,获得了松锦之战的胜利。此战过后,明军在辽东一带完全丧失了主动权。如果不是孤城宁远尚在手中,明王朝恐怕连山海关都要丢掉了。

一想到关外如狼似虎的清军,崇祯皇帝就心急如焚。自从即位以来,他每时每刻都希望能够中兴大明。但是,在他的苦心经营中,明王朝的国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一日不如一日。如今,国内的流贼越剿越多,辽东方面又是一败涂地。

战事如此紧张,可崇祯帝能够调动的军队,实在是寥寥无几。兵部尚书陈新甲见崇祯帝愁眉不展,有心为皇帝分忧。他单独来到崇祯帝的面前,提出可以用议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崇祯帝认为可行,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愿意公开此事。而且,崇祯帝也不知道清军方面是否同意议和。如果求和不成,反被拒绝,那么,自己就无地自容了。

陈新甲揣摩到皇帝的心思后也不点破,只是加紧谋划起议和的事宜。确立好具体人选后,他暗中派这些使臣前往辽东,同皇太极商讨停战之事,并让兵部职方马绍愉在一旁协助。马绍愉本以为议和之事肯定会遇到很多波折,但却没想到清军方面也同样有停战的想法。明朝的使臣来到沈阳后,皇太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皇太极心中明白,己方虽然兵锋正盛,但充其量只能在明王朝的东北方耍耍威风。而且,松山战役中,清军引以为傲的八旗兵损失惨重,急需一段时间来休养。八旗兵在数量上比不过明军,之所以能够连战连捷,完全是凭借着一股狠劲。清王朝疆域狭小,后期保障能力极为有限。因此,这些作战凶悍的八旗部队,死一个就少一个,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补充。

而明军方面就不同了,明王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江浙一带更是富庶无比。明军遭遇大败后,很快就会从后方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