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遭遇不测叫做“三长两短” 与棺材有关
“三长两短”是指遭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如明代范文若《鸳鸯棒》:“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那么为什么人的死亡可以用“三长两短”来形容呢?
一般认为,“三长两短”这个成语与我国古代的棺材有关系。打开盖的棺材一般由三块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构成(组成一个长方体),因此“三长两短”便借喻人的死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学者认为棺材加上棺盖后是“四长两短”,我们经常说盖棺方能定论, 那么用在这里似乎有些不恰当。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古代棺木上没有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所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棺材一般是由三块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构成(长方体),因此便用“三长两短”借喻人的死亡,但有人觉得棺材加上棺盖后应该是“四长”,所以对这样的说法表示质疑。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