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是如何成为经商的代称
戏曲《洛阳桥》讲述了清朝的一个状元依照母亲的意愿,在家乡建了一座洛阳桥。可在修建的过程中,桥墩打不到水中,老百姓开始传言说是海里的龙王不让建桥。于是这个状元就贴出了布告,想找到可以下海能与龙王商讨建桥之事的人。这是“下海”早期的意思,指稀里糊涂做事的行为。
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下海”成了巨大风险和可观回报的代名词,它具有敢于拼搏、敢求创新的含义。“下海”意味着要放弃传统制度下的保障,到新的环境中去从事风险和回报都非常高的商业活动。
在中国的古代和近代,东南沿海一带的人们为了躲避自然灾害或战乱困苦,会冒着生命危险到南阳谋生,因而“下南洋”与“下海”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意思。两种行为都有很大的危险性,但还是有人会衣锦还乡的。
“下海”一词,蕴藏了拼搏与创新精神。它代表了对传统体制的突破,投身高风险、高回报的商业领域。与之相似,古代及近代东南沿海居民为避灾避乱,冒险南下谋生,这与“下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通性。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尽管充满危险,仍有人勇敢追求理想,最终实现逆袭。
“下海”二字,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也承载着人们对未知的探索与挑战的勇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下海”精神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为梦想而奋斗,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懈追求。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