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花瓶姑娘”不吃香(一)
封建皇帝富有四海,自然有资本搞大排场,每逢年节都要安排组织乐队、戏班子搞一场公演。在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演职人员里,年方二八的漂亮姑娘比比皆是。这些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盛装经过大街小巷,肯定会引起老百姓的轰动。不难想象,当时一定有不少年轻的小伙子们疯狂地鼓掌吹口哨,争先恐后地向美人们送捧花,或朝着姑娘抛媚眼。
这种场面,估计和现下的追星族差不多,总之场面是要多疯狂有多疯狂。从史料的记载中我们能看到,东京、临安这两座古都的“御前应制”中,被皇室召来表演的几乎全都是女演员。那些雅俗共赏的节目,如嘌唱、小唱、叫果子(一种流行于宋朝的通俗唱法)、傀儡、杂剧等,演职人员几乎是清一水的漂亮姑娘。
别以为这些女性演职人员像现下的部分女明星一样,是空有一副好看皮囊的花瓶,她们每个人都身怀特长。或擅长演奏乐器,或擅长诗词歌赋,或有舞剑耍枪的本事。这些皇家女艺人的技能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
《四朝闻见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慈圣太后之所以被获准进宫,是因为她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特长。慈圣太后非常喜欢玩一种掷钱的游戏,她丢出的铜钱能在地面上一直旋转,在旋转停止时铜钱能够立在原地,不会倒下。这门绝活让慈圣太后有了入宫的机会。由此可见,才艺是宋朝时期皇宫选秀的重点考核项目。
在宋朝,花瓶姑娘是根本不吃香的。想要成为出色的女艺人,没有点特长是万万的。一个长得漂亮、又有才艺傍身的女艺人,她们的“出场费”约为官券千。如果女艺人只会唱歌这种在当时比较普遍的技艺,每天也能拿到几百卷报酬。除了这些固定收入之外,她们获得的打赏有时比“工资”还要高。
从史料中“争延致之,日掷与金钗”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赏钱对当时的达官显贵来说只是“毛毛雨”,高官一出手就是几万钱,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反正这笔钱,总会被安上交际应酬的名目,最后由皇帝埋单。何必出手那么小气,为国家省钱呢?
相比于豪掷千金的高官,地方豪绅花起钱来也毫不含糊。人一旦有了钱,免不了附庸风雅,喜欢往女艺人这种“至雅之人”身上花钱。这些人将生意交给下人打点,自己揣着赚来的金银,四处“追星”,将女艺人的身价捧上天。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