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葛鸦儿《怀良人》:一首诗,征服了所有人(一)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唐葛鸦儿《怀良人》
中国文坛有千年历史,惊才艳艳之辈不胜枚举。可或是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吟诗作对这件事一度成了书香门第的专属特权,极少有平民之作流芳千古。《怀良人》的作者葛鸦儿,非但是个连生卒年都不详的普通人,还是个农家女子。
“怀良人”中的“良人”,在古汉语中有颇多含义。例如,良善之人,再如“良人犹美人”。关于良人的含义,大多都是比较美好的。在《怀良人》这篇作品中,我们又看到了“良人”一称在唐朝的又一用法——指代丈夫。“怀”字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思念与怀念。
显然,这是一篇寄夫诗。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太阳悄悄地爬上东山,光芒透过破窗照入民宅。透过第一缕阳光,葛鸦儿目所能及的是光柱中散落的尘埃颗粒。
再破落的人家,妇女也该梳洗打扮,这是妇德的一部分。然而,葛鸦儿的家里家徒四壁,连墙壁砖瓦都是残破不堪的,这样贫穷的人家又怎会置办梳妆台呢?一切从简,葛鸦儿从水井里打来一盆清冽的水,从倒影里端详自己的容貌。
遥想当年,她也是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都说青葱时期的女子最是楚楚动人,那时的她也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光彩照人。如今水中的自己,满头乱发就像是稻草一样打结干枯。葛鸦儿想找些首饰来装点自己,可即便是最便宜的首饰也不是她的家庭能负担得起的。既是如此,不甘心的葛鸦儿还是摘了一段荆条,简单地将荆条上的毛刺剪下,将整个枝干插在发髻上,权当是漂亮的发簪。
晚唐时期国运不兴,贫穷的人比比皆是,可困难到葛鸦儿这种程度的,却不多见。就连她身上穿着的红裙,还是出嫁那天穿着的嫁衣。除了这件衣服之外,葛鸦儿无法在箱子里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即便是这件红裙,也已是街上少女不喜的旧款式。若穿着这条裙子走出门去,葛鸦儿多半会被当下的女子嘲笑吧。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