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五)
诸葛亮再高瞻远瞩,他终究只是个人,并非神仙。所以,诸葛亮之所以选择了刘备,是理想与信念的合拍,是道德与理想的自然选择。论起复兴汉室的初衷,刘备与诸葛亮出奇地相似。他们看重人品,秉持以仁义治世,忠于大汉正统。
诸葛亮为何隐居了那么多年?
从朋友圈来看,在出山以前诸葛亮就已与刘表及荆州名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若他考虑的是自己的饭碗,早就投身刘表领俸禄了。况且,当时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在东吴混得不错,深得孙权宠信,只需诸葛亮一句话,就能够在东吴跻身仕途。这是因为,不论是刘表还是孙权,在他眼中都不是值得效忠的老板。
作为一个心里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有为青年,诸葛亮选择主公时,绝对不会目光短浅地看到饭碗,而是会考虑到自己的加入会对天下造成怎样的影响。所以,诸葛亮才会蛰伏多年,因为他必须慎重考虑。一旦加入某个阵营,那么他的理想将会伴随着主公的事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若站在“阴谋论”的角度来说,其实就算选择了刘备,诸葛亮能获得的利益也会远超投身于其他阵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以诸葛亮的能力,在哪个阵营出人头地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对于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人来说,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当皇帝,或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若跟着一位本就谋权篡国的大野心家做事,诸葛亮根本没机会获得只手遮天的权力。相反,在刘备手下工作的诸葛亮,在深受信任后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最大权力。可以说,在蜀汉末期,诸葛亮若想黄袍加身,只需直接向刘禅摊牌即可。毕竟,他有先帝留下的遗命傍身,想要夺权篡位十分轻松。
当然,这种“阴谋论”只是笔者开的一个玩笑罢了。若诸葛亮真的是这种大野心家,也不会说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种话了。
总而言之,身为后来人的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偏激的思想去解读诸葛亮所做出的选择。把将一生奉献给蜀汉的诸葛亮看作只顾眼前利的小人,是对这位历史人物最大的辜负。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