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祖为何要提前?

责任编辑:zongxin

2024-12-30

来源:本站原创

52da4879fcfb163254dcc4076dd7de1d.jpg

在过去有一句谚语“早清明,晚十一”,意思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越早去祭祀亲人越好,提前一到两个星期都可以,但是不要全部都放到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拜,不知道大伙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清明祭祖为什么要提前?提前几天好?

中国的清明节除了是祭拜祖先的日子外,还作为十二节气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很多亲朋会回到家乡,祭拜自己的先祖。不过,祭拜的时期都要在清明之前,在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是如此。

一般来说,如果是埋葬没有超过3年时间的,可以在清明节前的十天挑选一个最好的日子来扫墓,这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对于埋葬超过3年的坟墓来说,可以在清明节十天前任意选择一天去扫墓。

不过扫墓的时间要在太阳未出来的时候,因为古时候的习俗认为只有在天还没亮的情况下,才会有鬼神敢出来吃贡品。虽说这些都是假的、虚构的故事,但是也已经充分反应出了古人对于逝去先人有多么的在意。

其实清明节扫墓并非是越早越好的,也不一定都要选择在上午的时候进行扫墓,下午也是行的,只不过要选择在天不要那么明亮的时候或者太阳快要下山时就行了。

在之前清明节还没有成为法定节假日时,人们去祭祖的时间非常的不确定,有些人能提前,有些人却不能,这就造成了亲戚们不能同一时间。不过现在是好多了,自从清明节成为法定的假日后,大家都可以一起过去,当然最好还是提前几天去。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祖先的节日,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同时也希望他们可以在保佑自家能够幸福安康。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