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并不在湖南

责任编辑:zongxin

2024-12-25

来源:本站原创

3caf3abb338cd3ea43535c8d8e94f72e.jpg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成为千古名句。但是这篇文章并不是写在湖南的岳阳楼,而是写于河南邓州。

这个事情还要从范仲淹被贬斥说起~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等有识之士已看到"三冗"(冗兵、冗员、冗费)现象已十分严重,遂向宋仁宗建言进行改革,受到宋仁宗的重视。

庆历三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以《》作为施政纲领,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意见,主要集中于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三个方面,这就是庆历新政。

然而,由于改革打破了北宋士大夫任职的铁饭碗,严重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政进行了不到一年就夭折了,最终范仲淹被调离中央,任邓州知州。

北宋时期的邓州即今河南南阳盆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除了洛阳之外的中央官员流放之地,寇准、谢绛等北宋著名的宰相均有在邓州任职的经历。而远离中央的范仲淹依然抱着"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人生态度,开办书院讲学培养下一代新人,以此来延续自己的政治理想,花洲书院因此而兴。

花洲书院因建在百花洲而得名,在处理完公事后,范仲淹呼朋唤友前往百花洲,为广大学子讲道授业解惑,众多学子则如坐在春风中听讲,遂有春风堂之建筑。此外,花洲书院还为学子们提供阅读书籍的场所,即藏书楼;生活作息的地方,即斋舍等。

在范仲淹知邓州时期,花洲书院培养出张载、范纯仁、韩维等著名的历史人物。其中,张载为"关学"的开创者,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为"北宋五子",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范纯仁是范仲淹之子,曾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有宋一代,书院成为许多政治人物精神的避风港,如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均是如此,花洲书院虽然并不如上述两个书院而知名,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