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带来的无尽的后患?(一)
康熙的历史地位很高,很多人在评选“千古一帝”时首推康熙,甚至有学者称他是“汉文帝以后第一个明君。”当然,本文并不讨论康熙究竟是不是“圣君”。但是,如果从“迁界”及“迁界”带来的民族后遗症来看,康熙的“圣君”之名就十分值得怀疑。
康熙完成了统一,收复了令满清统治者头疼不已的台湾岛,这是值得肯定的功劳。1683年,施琅受到康熙的指派,率领两万大军,乘战舰三百艘,浩浩荡荡地抵达澎湖,与台湾郑家的军队爆发激战。这场战斗持续了七天,最后以布置在澎湖的守军败退告终。没过多久,郑克塽便派使者与清军交涉,表示愿意归顺大清。就这样,施琅成功进驻台湾。
至此,清军收复了流落在外的台湾,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这份功劳的确可以算在康熙头上,不过在这份功劳的背后,还有很多被我们忽略的惨痛事实。
认真回顾一下,澎湖、台湾之所以分裂,过错在于明朝。自明文宗、明宣宗以后,所有的明朝皇帝,都忽略了在大海之上隐藏的巨大商机,同时对与日俱增的海上形势视若无睹。外国殖民者就像串门一样,屡次光顾大明海岛,明朝统治者根本没把这些“蛮夷”当回事。
直到荷兰人从朝廷眼皮子底下,抢走了偌大的台湾岛,还抱着“明朝天下第一”的朱皇帝这才慌了神。然而,这时的明朝别说和西方世界对抗,连自家后院的火都熄不灭。于是,崇祯被大顺军逼死在景山之上,给朱元璋留下的数百年基业画上了屈辱的句号。
按理说,以康熙的聪明才智,在规划如何收复台湾时,理应汲取明朝的前车之鉴,好好琢磨一下郑成功为何能偏居一隅与大清分庭抗礼这么久。在思考的过程中,好好揣摩向海而兴的治国道理。如果说,康熙是一个“圣君”,那他只有这么做了,才算名副其实。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