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大佛像据传是根据武则天的身形样貌雕刻而成
卢舍那大佛,坐落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的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成就最高、设计最为精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造像。此佛像的开凿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历时三年零九个月,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卢舍那大佛的建造,由唐高宗李治下令进行,武则天亦以皇后之尊,捐助了两万贯脂粉钱,其规模与影响力可见一斑。
“卢舍那”为梵文Locanabuddha的音译,意为“光明普照”、“佛光净满”,是报身佛之名,表示佛已经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了佛果,展现了佛的智慧。在佛教中,报身佛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象征。卢舍那大佛作为报身佛的化身,其形象庄严而慈悲,被誉为光明之神。
大佛通高17.14米,头部高达4米,耳朵长1.9米,其体型之巨大,在龙门石窟中独树一帜。佛像面容丰盈圆润,眉若新月,双目宁静而含蓄,嘴角微微上扬,略含笑意,既展现出庄严雄伟之态,又不失睿智慈祥之姿。大佛身着通肩大衣,自右肩回绕至左肩,全身覆盖着舒缓的衣褶,飘逸而浩荡,透过薄薄的衣襞,可以感受到壮硕躯体的健美质感。
卢舍那大佛的身后,光艳夺目,马蹄形的神光和宝珠形的头光,更增添了大佛的气宇轩昂之势。其神秘的微笑,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成为中国佛教造像史上的杰作,也是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相传,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身形样貌所雕刻,这也使得大佛在洛阳本地有了“武则天佛像”的别称。武则天的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的延续,她以女皇帝的身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卢舍那大佛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武则天当时的政治影响力,也反映了唐代佛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
卢舍那大佛作为龙门石窟的标志性佛像,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唐代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历经千年风霜,卢舍那大佛依然屹立不倒,其神秘而庄严的形象,继续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瞻仰与朝拜。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