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
释义: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作者吕不韦。
《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 注:“竭泽,漏池也。”作者刘安。
《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的事情。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魏策一》一书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军魏齐觉得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于是决定对敌国齐国发动进攻。他下令将军士兵们把敌国的水源湖泽全部抽干,以便使齐国军队无水可用。结果,魏军成功地摧毁了齐国的军队,但也给自己的后勤补给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为魏军没有预料到,他们摧毁湖泽的同时也摧毁了自己的水源。最终,魏军在齐国境内受到了严重的困扰,无法取得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竭泽而渔是春秋时期的故事。竭泽而渔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jié zé ér yú,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
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