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式教育”带给光绪乃至大清朝的恶果:《马关条约》
1895年5月二日,乾清宫的案几上,端端正正地摆着一份和约。
青年皇帝光绪不断在屋子里踱步,他有时停下来,瞄一眼桌子上由李鸿章大人从谈判场上带回来的和约,然后摇摇头,继续绕着案几兜圈子。如此重复了数次后,光绪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然后极不情愿地坐在椅子上,用朱笔沾满墨水,颤抖着在公文上写下一个无比刺眼的“允”字。
之所以光绪反复思量了许久,这才下定决心落笔,完全是因为这份和约中,对方开出的条件简直让他无法接受。
那么,这份和约的内容是什么呢?
因为甲午海战大清海军输得一塌糊涂,所以清廷要按照和约要求支付日本两亿白银的军费,除此之外还要将澎湖列岛、台湾及辽东半岛三处土地割让给敌国,最后还要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等地作为通商口岸,还要允许日本人在这些城市开办工厂。
这,就是令清朝人再次低下头的《马关条约》。
自鸦片战争爆发之初,清朝的军队就像是抽多了大烟一样萎靡不振,接连打败仗,给中国换来一张又一张丧权辱国的屈辱条约。自1840年《南京条约》签署,接下来是1881年的《伊犁条约》,在这半世纪里,清廷所支出的赔款总额约为五千万两。
不过,海外列强就像是在大清王朝尝到了甜头,从这以后打仗、谈判、赔偿成了列强国瓜分中国的惯用套路,而且赔偿的额度还大有与日俱增之势。仅这一次的赔款数额,就超过往期的四倍。
在此前的战争中,清廷虽然也割让出去不少土地,不过那些被割让的土地大多是些边陲的不毛之地,人迹罕至,且土地贫瘠,除了面子上过不去,对实际利益损失不大。不过,《马关条约》却割出了宝岛台湾,以及满清崛起的龙兴之地辽东半岛,这种代价别说是满清皇室了,就连普通老百姓都觉得肉痛。
这也难怪,光绪在签署这份和约时,心情无比沉重。签?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不签?日本人再次打来江山难保。
最终,在两难的抉择中,光绪只能退而求其次,签!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