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五谷
虽然见于史料的人类史仅有数千年,但人类的发展却经历了数百万年。可以说,人类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完全依赖于自然界。像其他杂食动物一样,只要是于人体无害的动植物,都是古代先民的营养来源。
不知是哪位祖先首先尝试了一下被雷电或山火烧熟的兽肉,为人类打开了烹饪的大门。从这一天开始,人类的饮食文化开始向熟食转型。可以说,人类最早的发明创造,都是围绕着烹饪来进行的,如烧烤架、陶瓦罐等。
在人类存在的前两百万年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哺乳动物大同小异,食物的来源均是自然生长的动植物。不过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人类食物的来源是不稳定的。
人类文明的开端,是以“游牧”到“畜牧”的转变为标志的。在这以后,人类有了不同于其他高等动物的生存方式。而由“畜牧”到“农耕”的转型,更是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我国考古界对湖南玉蟾岩、江西仙人洞的考察结果来看,至少在一万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当然,人类在农业领域的探索,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舜典》中有这样的记载:“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远古人类的种植范围非常广泛,仅供食用的谷物,就足有“百谷”之多。在《诗经》中,我们也能看到“百谷”的记载。
直到东周时期,才始见“五谷”的说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那就是经先民们的不断筛选,最终从上百种可食用的谷物中,挑选出了最便于种植、烹饪、消化的五种,也就是“粟、黍、菽、麦、稻”。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