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宋朝代之后,就逐渐丧失了该有的血性:文人和武士
古语云“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用大白话来解释这句古语,那就是你可以杀了我,但不要羞辱我。其实,这句话不单单适用于儒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用。
人生在世,活的是什么?
尊严和骨气。
回顾宋亡的那段血泪史,我们便会领悟一个道理,一个国家打了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丢失尊严和气节。
金朝颠覆了北宋,蒙元灭掉了南宋,许多人认为,这是游牧文明比农耕文明强大的明证。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
汉唐两朝,同样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被突厥、匈奴所灭?
显而易见,大宋之所以被北方少数民族欺负,与“农耕”二字并无太大关联。大宋缺乏的,是“汉魂”。
很多史学家指出,自大宋建国之初,中原王朝的“尚武精神”便失落了。至于原因,家喻户晓,赵匡胤坐上了龙椅后,生怕后世有人沿着自己走过的“套路”,披上黄袍当家做主。
如何防止将官自立?
简单,削弱他们的军权,降低他们的地位,调低他们的待遇。
所以,纵观两宋时期,文官的权力、地位、待遇处处压武将一头。赵皇帝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人,想要谋求富贵,赶快放下刀枪,拿起笔杆。
从这以后,“文”与“武”这两大立国之本,在赵皇帝的天平上出现了倾斜。何曾几时,武举人比文举人还要风光百倍。如今人人只识文状元,武状元戴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时,老百姓都在背地里说一声“莽夫”。
虽然这场景未必出现过,但在当时的大宋江山,文人和武士的待遇属实有天壤之别。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