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刀具,为什么不禁止菜刀?(一)
作为汉朝罕见以儒生身份身居高位的宰相,公孙弘的风评非常糟糕。《史记》称此人:“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公孙弘是个典型的“笑面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人阴险。表面上,公孙弘“布被,食不重味,为天下先”,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但他暗地里没少盘算同僚,为人虚伪。
不过,公孙弘也并非一无是处,笔者认为他提出的“禁民毋得挟弓弩”就非常有道理。封建王朝之所以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十年一小乱,百年一大乱,就是因为统治者没能采用公孙弘的这一主张。
“禁挟弓弩”其实只是公孙弘的初步计划,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那就是老百姓手无寸铁,根本没有与统治者抗衡的资本。“禁挟弓弩”之后,再禁止管制刀具,最后连菜刀都收缴,这就是公孙弘的伟大目标。
在此之前,秦始皇曾出台过类似的政策,收缴天下之兵。不过,从效果来看,秦始皇禁兵器的力度远远不够,否则秦末之乱中义军也不会都拿着管制刀具杀向秦军了。因此,秦始皇虽有这种思想觉悟,但却不能将之贯彻到治国方针中。倒是篡汉的王莽,禁弓弩刀钱,遵循了公孙弘的发展方针,可惜王莽朝的政策落实有问题,以至于禁令效果有限。
在乐府诗中,有这样一首: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米缸空空如也,衣架上连件衣服都没有,拿着宝剑出了门。出门作甚?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事。没衣服穿,没饭吃,为什么不向官府寻求帮助?历朝历代都有救济政策,若非荒年,或暴君当道的特殊时期,哪有什么百姓被活活饿死的事?动不动就拔刀,这种暴民,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不知拔剑者有没有想过,他振臂一呼纠结一大批草根阶层,与朝廷来一场不死不休的持久战,会让多少原本家境殷实的老百姓失去生计?
但是,如果他在家中找了半天,没找出一刀一剑,只能拔出一双老拳,对社会的危害就非常有限了。

最新推荐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